ETHTaipei x TEM #6
2024/09/04:TLDR Meetup
TLDR Meetup
TLDR Meetup 由與會者互相分享最近看到的新聞、新協議與新技術,以下是本次分享的內容簡介與連結分享。
Maker rebranded to Sky
by Jack
Defi OG 項目 Maker 品牌升級成 Sky,品牌升級後將推出全新的穩定幣 (USDS) 及治理代幣 (SKY) 並將在九月中上線(應該就是先前 Rune 在治理論壇貼文提到的 NewStable跟 PureDai),上線之後 DAI & MKR 持有者可以依照比例兌換成新的代幣(符合條件用戶可依1:1比例將 DAI 升級為 USDS,MKR 兌換治理代幣 Sky 則是1:24000),然而從抗審查、去中心化穩定的角度看,USDS 存在 freeze 功能,被社群批評違反當初 Maker 與 DAI 的初衷。
但在這種監管越來越嚴格的環境下,或許順應 DeFi 合規的趨勢也是無可避免的。
Gas Token is back
by Hao
GasStation 是一個針對 Ethereum 中的 Gas Fee 波動問題而設計的解決方案。透過 $GIX Token,GasStation 幫助用戶預先「鎖定」Gas Fee,對沖未來的價格波動,並提供一個更可預測和穩定的交易成本環境。
GIX token
Bob 購買 $GIX:Bob 希望對沖未來交易中的 Gas fee 波動,因此他使用 $ETH 購買 $GIX
$GIX:當 Bob 購買 $GIX 時,他的 $ETH 作為抵押品被存入 GasStation 智能合約,合約計算出相應的 $GIX 數量,並將其發送給 Bob
持有 $GIX 對沖 Gas Fee:Bob 可以持有 $GIX 來對沖未來交易中的 Gas Fee 波動,當他需要支付交易費時,可以賣出 $GIX 並獲得相應的 $ETH,這樣 Bob 就不會受到當時 Gas fee 波動的影響
實際可能的例子: NFT 的 Gas War -- GasStation 可以幫助用戶處理 Gas Fee 飆升的問題。例如,當有大量用戶同時參與 NFT 搶購時,GasStation 允許他們提前使用 $GIX 鎖定 Gas Fee,從而大幅降低搶購成本。
Metamask Delegation Framework
by
Metamask 推出了 Delegation Framework,用來讓合約錢包的開發者們有一個統一的「授權第三方代為執行」的標準。許多錢包或 DApp 都有「授權第三方代為執行」的功能,像是常見的 Session Key — 使用者透過 Session Key 可以授權第三方來在「特定期間內」代使用者的合約錢包去執行「特定操作」,例如
社交 DApp 在獲得使用者授權後,可以在「三十分鐘內」代為使用者去「發布貼文或影音等內容」,如此使用者就不必每做一次操作都要親自授權一次
或是 DEX 在獲得使用者授權後,可以在「十分鐘內」代為使用者去「Uniswap ETH-USDC Pool 執行或取消掛單」,如此使用者就不必每下一次單都要親自授權一次
這樣的功能讓使用體驗大幅提升,而且又能夠進行顆粒度很細的權限控制,例如在上面例子中,「使用者可以要求社交 DApp 只能發布文字貼文,但不能發布影音」;或是 「使用者可以要求 DEX 執行的掛單金額必須在 1 ETH 以下」。
只是現在各家錢包或 DApp 都有自己的一套授權設計,包含授權方式、簽名內容,授權顆粒度等等都不一樣,這導致整合變得很困難。例如一個錢包要想接入上面例子中的社交 DApp 和 DEX 並使用它們的 Session Key 功能,則該錢包必須要接入兩套不一樣的設計,如果有 N 個 DApp 提供這個功能,那 M 個錢包都要接入的話就要做 N*M 次整合。
因此 Metamask 推出的這個 Delegation Framework 希望錢包及 DApp 都能使用同樣的標準,除了整合更輕鬆外,也省下新錢包或新 DApp 要開發 Session Key 的人力與時間。在 Delegation Framework 中,合約錢包要繼承 Delegator
合約來獲得「授權第三方代為執行」的能力;Delegation Manager
合約負責驗證 Delegation
並在驗證通過後,請合約錢包執行 Delegation
。
Application-Specific Sequencing(ASS)
by Jack
最近有篇文章提到一個新的概念叫做 ASS (application-specific sequencing),名字也蠻有趣的,他有另一個名字叫做 application-layer MEV minimization。
同時他還提到一個項目叫做 Sorella Labs,得到 Paradigm 的領投,值得關注一下。
筆者有翻到另一篇貼文有說明
Arbitrum Orbit chains dashboard on Token Terminal
by Jack
兩週之前 Token Terminal 做了一個新的 Dashboard,可查看分別有多少資產被跨到了不同的 Arbitrum Orbit 鏈,算是一個蠻不錯用的小工具。
Bridging wstETH to BNB Chain
by Jack
https://x.com/LidoFinance/status/1824091040325755266
Lido 透過 Native Token Transfers 將 wstETH 首次擴展到以太坊生態之外的鏈,Axelar 和 Wormhole 則是這次他們選擇的 Canonical Bridge
New MEV Explorer by Sorella Labs
by Hao
https://sorellalabs.xyz/dashboard
Sorella Labs 是一間想要解決 Ethereum 上MEV 問題的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 Open Source 的 MEV 探索工具: Brontes
在這個 Explorer 中,可以看到會有相關的 MEV 資訊,像是 Victim Transaction (顯示被識別為 MEV 受害者的交易詳細資訊 )
Transaction Hash
Sender 和 Receiver 地址
操作細節
費用和 Gas Fee 資訊
也有提供當前區塊的 MEV 種類
包括三明治攻擊(Sandwich )和 Atomic Arbitrage 等等
Hardcoded Oracle - GHO Oracle
by Jack
上次的 DeFi TLDR 有分享 hard-coded oracle,Aave protocol 團隊做的 GHO 就剛好有利用到這樣的概念。
Atomic Debut
by Hao
https://x.com/antonttc/status/1831007210631241750
Atomic : 當你的錢包開始監督你運動?! 一個幫助你養成習慣的 App!!!
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心,但有時候就是抵擋不住想耍廢的心情,而這正是 Atomic 出現的原因,它是怎麼運作的?
選擇/建立挑戰:挑選一個運動目標,例如每週跑步三次。
投資自己:為目標預先 Stake 一小筆金額,作為你的承諾。
開始運動:透過 Strava 記錄你的運動成果。(Strava 是一個追蹤跑步、騎車等運動的 App)
贏得回報:成功完成不但能收回押金,還可能得到額外獎勵!(來自失敗的 User )
「損失厭惡」 - 人們傾向於更喜歡避免損失而非獲得等值收益的心理傾向
Atomic 利用這個心理學原理創造了一個強大的激勵方式,失去押金的可能性比單純的獎勵承諾提供了更強的動力。
歡迎試用 Atomic,一起養成健康的習慣!
We help everyone build habits with a staking game Stake to commit, commit for a better well-being.
Celestia new hardfork
by
Celestia 即將推出下一個 Lemongrass 硬分叉升級,其中包含兩個 CIP(Celestia Improvement Proposal):
1. CIP10: Coordinated Upgrade
https://modularmedia.substack.com/i/147710255/cip-coordinated-upgrades
在 Ethereum 中我們習慣的硬分叉升級方式是:大家訂好一個硬分叉發生的日期,節點們要在日期前升級好節點,否則在硬分叉後會直接分叉出去,變成自己的一條鏈。這樣的缺點是如果期限訂的太短或節點們真的沒看到訊息或忘記升級,那就有可能發生硬分叉後主鏈的節點數量很低,進而影響共識穩定度與交易最終確認的時間。
CIP10 提議節點升級後向網路廣播自己已經升級的訊息,而整個網路只有在超過 5/6 的節點都釋出已經升級好的訊息後,大家才會一起升級。如此可以確保當升級真正發生時,已經有超過 5/6 的節點都已升級、都會維持在主鏈上,也就能確保共識穩定度。但缺點是如果有節點遲遲沒有升級(不管是無意還是有意),都會造成網路沒辦法完成升級。例如 Bitcoin 便是採用類似的升級方法(要在兩週時間內,獲得超過 95% 的礦工們表態贊成才能視為達成共識),而其 Segwit 升級整整花了約十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完成升級。
2. CIP14: Interchain Account
Interchain Account 允許 Cosmos 的一條鏈(Controller Chain)控制在另一條鏈(Host Chain)上的一個帳戶。Interchain Account 已經在 Cosmos 生態系多條鏈上被支援一段時間,而在 Celestia 支援 Interchain Account 後,Celestia 也能控制在另一條鏈上的一個帳戶。可以把這想像成一個 Trust-minimized Bridge,因為 Host Chain 上的帳戶是直接由另一條鏈來操控,所以可以相信這個帳戶的操作都是 Controller Chain 上所發起的,而不像一般跨鏈橋一樣是要去相信某個多簽錢包或是驗證者來背書。
透過 Interchain Account,Celestia 使用者將可以以非常安全地方式質押他的 TIA 代幣,然後在例如 Stride 鏈上鑄造出質押代幣 stTIA 使用。如此使用者就不需要透過一般跨鏈橋來將 TIA 代幣跨到別的鏈或是鑄造出質押貸幣。
註:Celestia 不像 Ethereum 一樣有豐富的智能合約功能,因此不能像 Lido 那樣透過智能合約鑄造 stTIA 在 Celestia 上使用,使用者只能在其他鏈上鑄造出 stTIA 來使用。
Uniswap V4 Bounty 2.35m
by Jack
Uniswap Labs 跟 Cantina 針對Uniswap V4合作推出了DeFi 史上最大規模的審計競賽,總獎金高達$2.35M,競賽時間一路從 2024 年 9 月 6 日晚上 10點到 2024 年 10 月 1 日晚上 8點。
MegaETH vs Monad
by Jack
兩週前在推特上引起不小討論的一個事件,MegaETH 跟 Monad 兩條高性能公鏈的創始人在 Bankless 的 podcast 上面蠻和平的討論,但是後續一直在推特上面一直針對某些用詞的定義爭吵,尤其是關於全節點的定義。
主要爭端就是
MegaETH太中心化
全節點的定義
MegaETH 採用的模型不同於傳統的全節點模式,全節點應該是能夠驗證交易和區塊的節點,並在收到無效區塊時能夠拒絕,保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正確性,因此全節點的角色不僅僅是被動地聆聽,而是主動驗證和拒絕無效數據。但 MegaETH 雖然說有「全節點」這種東西,但這是指他們系統裡面功能拆分的全節點,主要做狀態副本的更新,不能執行交易,且還是依賴中心化 Sequencer 給的資訊,然後也是由 Sequencer 執行所有交易(如果 Sequencer 做惡會被 Slash)。
Defi in the MEV era
by
這個演講中,講者介紹了在目前 MEV 已經被大家所接受並努力解決的情況下,Defi 協議(主要是 AMM)能有哪些方法來降低 MEV 的影響或是反過來利用 MEV 增加收益。
Fast Block Time:更快的出塊時間能有效降低 LVR,也就能降低 AMM LP 的損失,但出塊時間不是應用層可以決定的,而且降低出塊時間也會對協議層造成影響
Dynamic AMM:藉由主動去動態調整池子手續費、調動流動性,或是池子裡的代幣匯率,來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提升 LP 的收益。但難度不低,而且控制權會有中心化的風險要考量
Ex-post Auction:Real-time 去拍賣「榨取 MEV 的權利」,不讓套利者獨佔套利的獲益,透過競標的方式讓 LP 分享獲益。但難度也不低,也要考量中心化風險
Ex-Ante Auction:也是拍賣「榨取 MEV 的權利」,只是是提前幾個區塊就進行拍賣。一樣難度不低,而且有能力在事前就計算出預期 MEV 收益的競標者更少,所以更容易造成中心化及相關風險
Blobs空間利用率 & Layer2 收益問題
by Jack
最近針對「Rollup-centric合理嗎?Layer2是不是以太坊主網的競爭對手?」這兩個問題在推特上有廣泛討論。
筆者有看到一篇推文 L2s won't make Ethereum deflationary again 可以給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各位做一些參考。
背景:坎昆升級後,RaaS 和 DA War 可能成為主流敘事,Rollpus 變超級多條,layer2 Batch txn 對以太坊主網 DA 能力的需求上升,進而導致 Blobs 空間爭奪價格戰,然後大量 ETH 在 layer2 War 中被銷毀,以太坊從通膨轉為通縮,帶動以太坊價格上漲預期
現實是:RaaS 和 DA War 沒成,發鏈者少。Blobs 空間利用率不夠飽和,頂多 80%(Target 3, average 2.4)且 Layer2 可以自己選要不要利用 Blob,爭奪 Blob 空間這件事並不存在。再來就是 L2 收入很高,但是 DA 成本跟 Blob 使用費佔 L2 收入的非常小部分(他們會改變行為避免支出)。
結論是:L2 不會讓以太坊通貨緊縮,也沒辦法給 L1 輸送價值(L1 value accrual through DA is a dead end.)。
(也有人提到說其實這篇 Tweet 主要提到的原因其實是「Layer2 會主動改變行為去避免費用支出」,導致他們對於 Layer1 的收入貢獻極低)
補充資料:Ethereum L1 protocol revenue from Layer 2s is almost zero since the Dencun upgrade
如果看完本次分享後有更多的問題想問、有其他技術想了解,請大方地告訴我們!
編輯分享區
EF Research 12th AMA
問題:如果 Blob 數量一直都達不到均值,是否要調降均值?否則 Blob 費用基本上都在最低值
背景
如前面 TLDR 分享的「Blobs空間利用率」議題所述,Blob 的使用率並沒有如預期達到目標值(Target):平均每個區塊至少使用三個 Blob,這導致 Blob 費用始終保持在樓地板:1 Blob = 131072 wei,基本上等於免費:你在主網上做一筆 ETH Transfer 所付的手續費等同於 988960757 個 Blob 的手續費(0.000129625064415 ETH / 131072 wei ~= 988960757
)。
所以有人提出疑問:「Blob 手續費該這麼低嗎?是不是參數設定有誤導致市場失靈?我們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讓 Blob 手續費能回到市場合理的價格?」
EF Research Team 的回答
基本上 Research Team 回覆的人都認為不該調整,有以下理由
有許多 alt DA 像是 Celestia、EigenDA、Avail 都會很樂於分食 Ethereum DA 的這一塊大餅,這些 alt DA 沒辦法和 Ethereum 提供的 DA 競爭安全性(詳細介紹可參考這篇),所以他們只能嘗試用更便宜的手續費來吸引使用者。如果 Ethereum 為了能對這些 Blob 徵收費用而提升 Blob 手續費,反而會將有 DA 需求的使用者推向這些 alt DA
目前只是需求還沒上來而已,尤其是許多 Rollup 都找到 Blob 利用效率的優化
Blob 手續費機制設計有納入壅塞狀況的考量,當 Blob 突然利用率飆高,手續費也會迅速飆高來制衡利用率,因此當平常利用率不高時,手續費不高是很正常的。不過目前 Blob 使用率持續低於均值仍然會影響壅塞狀況的手續費調整效率,因此稍微調高 Blob 的最低費用或是調整 Blob 手續費拉升的速率會有幫助(相關討論與提議參考這篇與這篇)
Grant
TEM 在進行實驗性的 Grant,贊助一些公共財。如果你有任何公共財想法也歡迎讓我們知道!
待認領的 Grant
無
進行中的 Grant
Paragraph.xyz 作為文章發表平台的 Survey
不同 Web3 協議的 Governance 機制 Survey
Web2 整合 ENS 的 Survey
區塊鏈技術名詞翻譯計畫
社群活動的報名平台 Survey
宣傳
TEM Medium 2024 有獎徵稿
TEM Medium 目前正在進行有獎徵稿!詳情請參考這篇文章
2024/09/18 ETHTaipei x TEM Meetup
本月 Meetup 由 Hydai 為大家帶了下一次硬分叉 - Pectra 的重點更新之一:EOF!!這個對 EVM 的重大改進歷經一番波折終於要被實現了。趕緊來報名參加本次 Meetup,跟隨 Hydai 深入這些你從來沒嘗試了解過,或試著了解但沒有一次成功的神秘 EIP 們。
Meetup 都會有提供晚餐,請記得在報名網頁報名後,當天提早(18:30 後)到場和大家一起邊吃邊聊~